《王阳明》读书笔记
品味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,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。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王阳明》读书笔记,欢迎大家分享。
《王阳明》读书笔记1理学主要讨论的问题,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,是两个:一个是本体论,主张万物一体;另一个是修养论,主张变化气质。简单讲理学主张万物之理是相同的,人们通过“穷理”可以体悟到,而“变化气质”是人们通过修养功夫实现“穷理”的方式。
首先,梁日孚提到了“居敬”和“穷理”的问题,程颐是主张居敬和穷理的,而且是当作两件事来说,“居敬是存养工夫,穷理是穷事物之理”。阳明先生则主张是一件事,存养所存的也是心中的天理,也就是穷理了。朱熹是主张“格物”的,也就是说万物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理,通过一件事、一个事物都能领悟到理的真谛。所以这里阳明先生设了个陷阱,问“如何穷事物之理”,梁日孚回答,孝敬父母就要努力领悟孝的理,侍奉君主就要努力领悟忠的理。那么,这个穷理的心在哪里呢?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?很明显在于自身。如果在于自身,那就只是穷自己心中之理了,居敬在哪里呢?梁日孚最后辩解一下说,居敬就是为了坚持在一件事上。那什么事坚持在一件事上呢?他只能回答,读书就专心于读书,做一件事就专心于做一件事。阳明先生立刻指出,你这不过是心随物转,这哪里有修养的功夫?
梁日孚于是向先生请教“居敬”和“穷理”应当是怎么样的。阳明先生从他刚才的观点讲起, ……此处隐藏13873个字……阳明“格竹子”失败的事件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,他崇拜朱熹,认真钻研朱子学说的同时,还仿照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“格竹”,没有悟出万物的道理,反而落得一身病痛。这次体验,让王阳明对朱子学说产生了疑惑,为他走上自己的学术探索之路打下了基础。
王阳明讲“立志贵专一”,前提便是“于始生时删其繁枝”,“于始学时去夫外好”。因此,对于偶像,我们要取其精华、去其糟粕地欣赏、借鉴,以其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,激发前进的斗志,实现智慧的解脱。绝不能过分地崇拜偶像,使自己的思想、行动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受到束缚,最终成为偶像的奴隶。
《王阳明》读书笔记12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
有善有恶意之动,
知善知恶是良知,
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
观王阳明的一生,年少发狠做圣人,无畏言语贬龙场,于最低谷之处,迎来龙场悟道,后得人生伯乐,实现少年之理想。在战场上的他诡计多端,用王阳明的话来说,这是攻心,书中也提到王阳明对于这种做法是怀着愧疚的。再后来,打山贼,平定宁王造反,他始终远离朝政,为一方百姓着想,年老之时,不得已上路安定广西,路过之地,百姓、门徒无不顶礼,可想其在众人心中之威严。
值得一提的是,书中小篇幅写到王阳明的负面之处,比如家室混乱,也曾有过私心占宁王府财产等等。让我们知道了,原来圣人并不是完美的人,他们也会犯错,他们也会有所疏漏,只是不断的在进取罢了。
书的另一部的是讲王阳明心学,心即理,致良知,知行合一。从心上求理,遵循良知的指引,然后按照良知去行事。这于现实有很大的意义,规避了朱熹门徒只在知上下功夫,忽略行的弊端。于我们而言,更是提醒着我们,读书并不只是为了读书,其最终目标应该是去实践书中道理。